為甚麼叫野巴黎設計?

其實跟巴黎一點關係也沒有

 

自從當了雙胞胎的媽以後就沒有休息時間了

吃飯是出於反射動作的吃,洗澡永遠洗戰鬥澡,出去玩還是在顧小孩,美食與美景都沒心思品嘗

連睡覺也要隨時準備被小孩吵醒

一天24小時全被小孩與家事淹沒,報紙用掃的,新聞用聽的,連續劇也不看了

每天像陀螺一樣轉來轉去,卻不知道真正的"自己"在哪裡

幾次崩潰之後我要求老公每個禮拜一定要讓我放假一下,做做自己想做的事

或者甚麼也不做只是好好放鬆一下,跟自己獨處一下

謝謝老公的體貼與諒解,讓我爭取到週休三小時

這三小時雖然很短對我來說卻珍貴的不得了

 

有次休假,沒有往書店衝去,想先來杯咖啡,讓咖啡的香氣叫醒我全身的細胞

拿了我的咖啡走到雜誌櫃前一如往常的挑了一本設計雜誌

一邊享受咖啡一邊翻著雜誌,肩頸的緊繃整個放鬆下來

眼裡雖然看著雜誌,心裡卻一直思索著未來的方向

左思右想想不出來,去上個洗手間好了

走到洗手台的鏡子前我突然閃過一個念頭---Yabali design!

Yabali指的是日文,"果然,還是"的意思,直譯成中文就成了"野巴黎"

果然設計還是我最喜歡的事啊~

剛好我也很欣賞法國女人的優雅與自信,期望自己也能活的像個法國女人

從那一刻起"野巴黎"這個名詞就庫存在我的腦海裡

 

回溯上一次很認真的思索未來的出路是選填大學志願的時候

當時我的第一志願是成大工設系,但因分數不夠未能上榜

過了10幾年,那股熱愛設計的血液原來一直在身體裡流動著,從沒有改變過

每次選雜誌時看似隨意拿取,但最後每次選的都是設計雜誌

原來,這一點都不是偶然,不是隨意

 

我不是美術本科系出身,也沒有特殊的美術天分,只是喜歡,單純的喜歡

但我想,單是喜歡就足夠了

而且設計的迷人之處,在於沒有國籍.年齡.性別.或有無基礎的限制

任何人都可以天馬行空的搞創意

想要像"三個傻瓜"裡的藍丘一樣,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,然後把喜歡的事做到最好

想要像林書豪一樣,為了一個單純的興趣而做

我知道創業這種事是成敗論英雄,也許很多親友在心裡默默的不看好,只是沒說出口

"興趣不能當飯吃"

"作這個能賺幾個錢?還是找份工作比較實際吧!"

在成功以前要是身邊沒有豪媽這種完全的支持者,要獨自承擔諸如此類的話以及所有的挫敗真的需要很堅決的決心

但要是因為害怕失敗就裹足不前,10年後的我小孩長大了,自己的時間變多了

我想我還是一樣會朝著這條路走的吧!

 

就這樣一頭栽進設計的世界吧!還有甚麼比現在更適合的機會呢?

我喜歡"一頭栽進"這個詞,代表著一股強大又義無反顧的熱情

因為我相信盧蘇偉老師所說的,"成功很簡單,只要你不放棄就會成功"

"任何失敗都只是成功前的一個步驟"

"這世上只要有一個人成功做到了,那你也做得到"

寫這篇文是希望在追求夢想的路途中,自己要永遠記得這樣的初衷與決心

同時更希望得到多一點的支持與建議

也鼓勵每一個跟我一樣為夢想努力中的平凡家庭主婦

一起堅持,一起加油,一起朝自己的目標前進!

感覺孤單無助的時候,要記得這世上還有一個我跟你一樣在努力喔~

 

就是這面鏡子,有人知道這是哪嗎?

20120416_090730.jpg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lverC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